而却密世步机构界望对加道出真相为何残酷
在奥斯汀Permissionless大会上,Fireblocks掌门人Michael Shaulov给那些整天幻想大企业会拥抱区块链的狂热分子泼了盆冷水。说实话,作为一个在加密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观察者,我完全理解他的观点——现实确实比理想骨感得多。 Shaulov犀利地指出:"加密原生群体只是他们想开发的市场中很小的一部分。"这让我想起那些在Twitter上疯狂@大企业的区块链爱好者,他们可能没意识到,真正的商业挑战在于说服那些连比特币和以太坊都分不清的传统企业。 还记得Meta(原Facebook)那个夭折的Diem项目吗?这个曾用名Libra的稳定币计划就是大企业在加密领域栽跟头的典型案例。但更令人深思的是,根据Coinbase的调研数据,虽然超过半数的财富100强企业都有Web3布局计划,但真正落地的却不足50家。这个数字差距大得惊人,简直就像健身房的年卡会员和实际锻炼人数的对比。 为什么大企业这么谨慎?Shaulov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三个致命障碍。首先是监管迷雾,全球各地对加密资产的合规要求就像一盘散沙。想象一下,一个跨国企业要在50个不同司法管辖区开展业务,每个地方的政策都像开盲盒,这谁受得了? 其次是会计处理的噩梦。"如果你持有ETH来支付gas费,这笔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上算什么呢?"Shaulov的这个问题让我想起去年和一位CFO的对话,他当时对着加密资产会计处理指南的表情,活像在看高等数学教材。 最后是永远绕不开的安全问题。去年我亲眼见证了几起交易所被盗事件后,完全理解为什么传统企业对托管数字资产如此战战兢兢。就像Shaulov说的,对大型机构而言,一次安全漏洞可能就意味着数十年的品牌声誉毁于一旦。 说到底,加密世界要真正"出圈",需要的不仅是技术创新,更需要解决这些接地气的商业难题。毕竟,要让大象跳舞,先得把舞池的地板加固才行。加密货币的"出圈"困局
三座大山:监管、会计、安全
安全焦虑挥之不去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当Lido成为以太坊的烫手山芋:去中心化理想与现实的碰撞
- MIMIC:改写WEB3时代的IP神话
- 深度解析:11月27日比特币、以太坊市场走势与投资心态
- 加密世界的毒苹果:假钱包产业链大起底
- AI狂潮来袭:中产阶级真的会消亡吗?
- 资本市场快讯:加密行业风波不断,价值投资大师芒格离世
- 以太坊站在命运的分岔口:3000美元究竟触手可及还是遥不可及?
- 一个老韭菜的真心话:未来四年币圈剧本大揭秘
- 一位刑事律师的真实办案手记:当虚拟货币遇上非法经营罪
- 灰度分析师深度解读:比特币投资的五个关键视角
- OpenAI宫斗大戏背后:那个神秘的Q-star项目究竟是什么?
- GameFi热潮卷土重来:主流交易所链游项目大盘点
- Web3.0日报:北京区块链新动作引发行业热议
- 全链借贷:看似美好实则鸡肋?一位老韭菜的深度思考
- 市场观察:通胀阴霾未散,加密市场迎来关键转折
- 比特币资产发行革命:Ordinals协议如何重塑BTC生态格局
- 比特币11月行情展望:牛市前最后的抄底机会?
- Gavin博士谈区块链治理:国库不是储蓄罐,而是创新引擎
- 牛市三幕剧:我们正演到哪一出?
- 以太坊周线现三花聚顶信号:市场将迎来转折?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