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遇o异起的背后军突当S故事上
最近币圈的行情真是让人唏嘘,主流币种就像被施了定身法,而GameFi这边,BIGTIME曾经让不少朋友一夜暴富,我也差点没忍住冲了进去。可惜啊,这波行情来得快去得更快,现在GameFi赛道又回到了不温不火的状态,想重现2020年的盛况?我看还得再等等。 不过让我眼前一亮的是SocialFi这个赛道,说实话,这个估值万亿级别的赛道早几年就被人盯上了,但就像个青春期晚发育的孩子,总是差那么点火候。技术瓶颈、产品体验...各种问题让SocialFi迟迟没能迎来爆发。直到今年friend.tech的出现,才算是给这个赛道打了一针强心剂。 说到这,不得不提最近异军突起的Tomo。10月15日的数据很有意思,TOMO同比增长16%,FT才0.6%。我有个做量化交易的朋友开玩笑说:"TOMO涨十倍不是梦,FT涨十倍?那才真是做梦。"虽然有点夸张,但确实反映出了市场的热情。 Tomo这个项目最让我着迷的是它的双轨制设计。它不仅借鉴了FT的Keys玩法,还创新性地加入了Votes机制。这就像是在社交金融领域玩起了期货交易——就算你喜欢的KOL还没入驻,你也可以先买他/她的Votes赌一把。 举个例子,最近比特币总裁的Votes价格已经炒到了0.3ETH。想象一下,如果哪天她真的入驻了,这0.3ETH就直接变成了Key的起始交易价。这种设计太巧妙了,让等待的过程也变成了可以交易的资产。 更有意思的是它的收益分配机制。每次交易10%的税费里,5%直接给KOL(如果入驻的话),另外5%存在池子里。我认识的一个早期玩家告诉我:"这就像在玩一个资金盘游戏,只不过这次庄家换成了KOL和平台。"如果半年内KOL不入驻,池子里的钱就会分给Votes持有人,这个设计确实挺吸引人的。 现在来说说最戏剧性的部分。Tomo的官网简洁得让人起疑,团队信息更是扑朔迷离。直到有人在Ankr创始人的推特上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细节:这位大佬沉寂两年的账号突然在10月发了条"Hello Hello"的推文,而Tomo的产品图上赫然印着同样的"Hello"。 我在区块链行业混了这么多年,见过太多巧合,但这个也未免太刻意了。我的一个在Ankr工作的朋友私下告诉我:"公司内部对这个话题都避而不谈。"这种态度反而更让人浮想联翩。 不过话说回来,在币圈最重要的就是能赚钱。管它背后是谁,能让用户赚到钱的项目就是好项目。就像我常跟新手说的:"在牛市里,与其纠结项目背景,不如多研究研究怎么抓住这波行情。" 现在圈里很多人都在争论Tomo能不能超越FT,我觉得这个问题问得太早了。SocialFi现在最大的问题不是谁比谁强,而是整个赛道的用户基数还太小。 我经常跟投资人说:"别总盯着短期收益,要想想这些项目5年后还在不在。"如果SocialFi不能培育出一个现象级产品,那所谓的万亿市值就永远是个画饼。 说实话,我很看好Tomo这种创新的尝试。它不仅解决了早期冷启动的问题,还给KOL和用户都创造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场景。但这种模式能否持续,还需要时间来验证。 最后说句掏心窝子的话:在币圈混,既要保持敏锐的嗅觉,也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SocialFi这个赛道我还会继续关注,毕竟在web3的世界里,社交+金融的想象空间实在太大了。Tomo的"Keys"与"Votes":社交金融的新玩法
神秘的"Hello":Tomo背后究竟是谁?
SocialFi的未来:超越零和游戏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以太坊震荡行情中的交易智慧:支撑位屡试不爽,关键阻力位仍是分水岭
- 当DeFi遇上交易所:一场金融革命的华丽碰撞
- OP Stack生态全景:超级链梦想照进现实的探索之路
- 加密货币:2024美国大选意想不到的竞选焦点
- 市场观察:加密资产蓄势待发,耐心等待转机
- MakerDAO的另类选择:为何不走寻常路?
- Vitalik为何弃用Twitter?深度解析Farcaster的社交革命
- TRB这匹黑马,真的能超越比特币的江湖地位吗?
- SHIB代币销毁量暴增4.7万倍,市场反应为何背道而驰?
- 狗狗币能否突破0.08美元大关?关键信号深度解读
- 以太坊VS比特币:谁才是真正的加密货币霸主?
- 区块链创业者必看:不发币不融资的生存法则
- 铭文投资避坑指南:这些平台我都帮你踩过点
- 数字资产安全进入新时代:行业领袖联手打造风险防范指南
- 模块化区块链:Celestia热潮背后的加密革命密码
- 加密货币市场观察:这些潜力币种值得关注
- 今夜CPI数据引爆市场,以太坊强势领跑,比特币能否后来居上?
- 以太坊上演过山车行情,国庆期间还能否迎来转机?
- 比特币失宠记:当数字货币遇上人工智能热潮
- 市场观察:比特币28000关键位承压 以太坊1671看空信号明显
- 搜索
-